芙蓉国评论:绘就流光溢彩冬奥画卷
同心筑梦,一起向未来。
北京冬奥会进入倒计时,一座座冬奥场馆准备就绪,静待开赛。这些充满创意和高技术含量的冬奥场馆,凝聚着北京冬奥会科技、智慧、节俭特色,体现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充分考虑赛事需求和赛后利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100%“绿电”供应,“冰立方”成为世界首座智能化水冰转换场馆……北京冬奥场馆在智慧建造、节能环保等方面创新出高标准、高质量的中国方案。
事实上,无论是场馆建设、赛事服务,还是观赛体验、装备设计,本届冬奥会都处处彰显着中国智造的“科技底色”,向世界展现非凡而卓越的中国智慧。创新,不仅将这场世界瞩目的冰雪盛会装点得更加精彩,也必将为今后全民共享冬奥成果、推动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打下牢固基础。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确信,北京冬奥会将改变世界冰雪运动的风貌,对于冬奥筹办,他盛赞“树立了奥运新标杆”。
一届冬奥盛会,既是顶尖运动员比拼技艺的舞台,也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奥运会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除了奥林匹克精神的隽永,更有每一届奥运会融合而入的人类文明记忆。回望北京2008,当年的“中国印”“祥云火炬”,开幕式于鸟巢徐徐展开的“中国长卷”,颁奖礼上处处可见的青花瓷元素——当赛场的竞逐尘埃落定,这些文化风姿仍历历在目。而本次北京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无处不在,有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华第一灯”的西汉长信宫灯的冬奥会“火种灯”, 以中国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和中华灯笼为原型而设计出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与中国“丝绸之路”相关联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形似北斗七星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模仿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的“仪式火种台”,印有“金凤凰”与“火纹”的火炬接力标志,来自于“敦煌飞天”的冬奥会火炬“飞扬”……源远流长的文明姿彩,将借助冬奥舞台传播开来。
北京冬奥会是各国运动员的盛会,也是人类团结和友谊的象征。作为一场属于全人类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相互理解的期许,寄托着携手和平进步、一起向未来的追求。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情况下,全世界正翘首以盼,期待享受一场纯粹的体育盛会,更期望以此为契机弥合分歧、凝聚力量,为疫情之下的人类带来团结与希望。
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社会和各国政要支持北京冬奥会的声音接续不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以团结应对挑战、以友谊携手合作的时代价值。对14亿中国人民而言,冬奥进入“北京时间”,是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又一次热情拥抱,也是中国胸怀天下、希冀和平、呼唤团结的美好愿望又一次集中展示。我们坚信,北京冬奥会是全球冬奥运动员和冰雪运动爱好者的盛会,也将会成为人类社会团结和友谊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