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新征程 跑出“加速度”——常德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扫描
【回望】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习近平
北纬30度,湘西北。武陵山脉一路追寻洞庭湖,俯下身姿,山环水绕,深情相拥之地,是620多万常德人民的幸福家园。
自2014年国家设立扶贫日以来,市委、市政府紧跟党中央、省委部署,带领全市人民向贫困宣战,向小康进发,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到2020年底,全市实现44.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39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摘帽的“石门样本”走向全国。全市先后派出工作队3279个、工作队员9537名,参与结对帮扶的干部达到20.2万名。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们坚持壮大产业“摘穷帽”、优化生态“保家园”、易地搬迁“挪穷窝”、医疗救助“除病魔”、基础设施“解民忧”、教育就业“断穷根”、政策兜底“全保障”……沅澧大地到处活跃着扶贫干部的忙碌身影,一行行坚实的脚印,蹚出了一条条发展的新路。
是的,山河依旧,只是换了新颜!
住房 为了守好贫困户住房安全“生命线”,全市上下对所有“六类对象”住房实行危险性鉴定或质量安全排查,鉴定确属危房的应改尽改,并加快建新拆旧。2014年以来,我市实际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825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39295户。2020年,全市针对易地搬迁问题清零出台了易地搬迁群众十项保障措施。全市137个集中安置点都有产业帮扶、驻点服务、平价商店等,81个安置点每户都有土地流转收益,49个安置点建设了扶贫车间,有劳动力的搬迁户均实现1人以上就业。2014年以来,易地搬迁总人数达36696人,目前全部入住,旧房拆除率达率、精准帮扶率达100%。
教育 为了让贫困、残障孩子不掉队,全市上下以村为单位,对建档立卡贫困户3—23岁人口、档外“五类对象”6—15周岁学生全面摸底、建立台账、找准去向,紧盯各阶段学生教育资助落实情况,全力防范义务教育学生失学辍学风险。2016年至2020年,我市共发放各项助学资金近20亿元,资助学生近1000万次,确保贫困家庭子女100%入学。
医疗 近年来,全市上下着力解决慢病漏签漏管问题,组织乡镇卫生院医生等力量逐户上门开展排查,把未住院有慢性病诊断书、无诊断书在吃慢性病药、患两种以上病只签约管理一种病等对象全部找出来,确保签约服务不漏一人一病。目前全市共有慢病签约服务对象11.5万人。全面核查“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住院报销比例达标情况,严防问题反弹。同时,在医保100%参保下,实行“一比对、三核查、六聚焦”,即市县扶贫部门联合公安、医保部门全面比对数据,锁定疑似未参保人员;先后组织结对帮扶干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实地核查小组3次入户核查;对“六类人员”建立专门台账,逐人核实是否参保,已参保的必须提供佐证材料;贫困户新生儿由医保部门先期备案登记,并及时函告县级扶贫部门和有关乡镇,2个月之内办理好户籍,完成医保手续。
【衔接】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习近平
千年夙愿,一朝梦圆。
从扶贫到脱贫,不过半个世纪,我们走进了全民小康时代。
一个更加令人心动和期待的历史时刻到来了——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2021年5月7日,常德市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三农”工作重心,从此发生了历史性转移。
常德市乡村振兴局挂牌当天,市委对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分层分类实施救助保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组织开展好乡村振兴重点村帮扶,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协调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聚焦“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真抓实干、开拓奋进。要有序推进机构职能调整优化,指导区县(市)做好乡村振兴机构调整工作,确保大局稳定、过渡平稳。
振兴在路上,战鼓催人急。稳成果,兴产业,善治理,强活力,乡村渐次蝶变,打造动态湖畔乡村振兴的“常德样板”,我们重整行囊,再次出发——
5月初,全市继续选派1663名优秀干部组成580支工作队,5月7日全部进村到岗,坚守一线,尽锐出战;
5月15日,全省新一届村(社区)“两委”成员第三次集中培训暨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培训开课。全市组织联村(社区)领导、新任村(社区)干部、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4万余人在“线上”集中收看视频教学片,乡村振兴全面启动;
6月4日,常德市乡村振兴局给全市结对帮扶责任人发出公开信,要求大家做到守底线、稳政策、促增收、激内力、树新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坚持帮扶政策平稳过渡,帮扶力量巩固拓展,帮扶措施长效稳定,牢牢抓住驻村帮扶这一工作的“牛鼻子”,紧盯10个“零发生”,即脱贫对象“零返贫”、档外对象“零致贫”、住房安全“零危房”、义务教育“零辍学”、政策落实“零遗漏”、两业一兜“零缺位”、结对帮扶“零脱管”、信访舆情“零上访”、乡风文明“零陋习”、项目实施“零违规”,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市乡村振兴局要求,各驻村工作队在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编制好村里的整体发展规划,逐步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如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迈向“十四五”,我们来到了小康社会的赛道上,跑过一站,还有一站,又一站。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乡村振兴的大幕已经拉开,到2025年,乡村产业的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放眼皆是美丽宜居的乡村,富裕富足的农民可以乡下走、城里转,随意切换自己的生活模式,那是一幅何其美好的时代画卷!
牵住工作的 “牛鼻子”
脱贫对象“零返贫”。以“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标准、以稳收增收为重要保证、以动态监测为主要手段,及时发现消除脱贫对象各类返贫风险,确保无一户一人返贫。驻村帮扶工作队主要依托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通过全覆盖走访、网格化监测,第一时间发现疑似返贫户,按照“签收、处置、时限、回头看”4个步骤,因户施策,化解风险。
两业一兜“零缺位”。区分有无劳动能力,采取扶产业帮就业或落实兜底保障的方式,因人因户施策,精准帮扶到位。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有外出务工意愿的,搞好劳务输出,强化东西部劳务协作,积极开展“点对点、一站式”输送,帮助“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返乡留乡人员,组织参加工程建设和以工代赈项目、发展就业帮扶车间、开设公益岗位,实现就近就业;有产业发展意愿的,组织加入合作社、提供技术资金支持、帮助拓宽销售渠道,助力发展产业。对无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做好兜底保障。
档外对象“零致贫”。重点关注边缘易致贫户、档外低保户、因病因灾因意外户等重点对象,围绕“三保障”是否达标、家中有无收入锐减或支出骤增,搞好监测帮扶,全面消除致贫风险,确保无一户一人新的致贫。驻村帮扶工作队将防返贫与防致贫监测同步进行,所有农户均纳入监测对象,对发现的风险,区分“收入骤减户、支出骤增户、因病因灾因意外户、失学辍学户、住房无保障户、饮水无保障户、政策未落实户”等七类情况分类施策。
结对帮扶“零脱管”。驻村帮扶工作队建好结对帮扶台账,协调督促结对帮扶责任人围绕“守底线、促增收、稳政策、激内力、树新风”履好责。协调督促结对帮扶责任人落实好“8个一”:年初一份计划,列好帮扶措施和目标;每月一个电话,了解情况、沟通感情;每季一次入户,核算收入、核查政策落实、摸排返贫风险点;年底一个评估,对帮扶对象发展情况、主要问题进行综合评估,提出来年帮扶思路;全年帮助解决一个以上实际困难;对有需求的群众介绍一次以上务工信息;送一次以上产业技术指导;开展一次以上消费帮扶。
住房安全“零危房”。坚持“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开展疑似危房和名义集中供养特困人员住私房专项摸排,对鉴定确属危房的应改尽改,并加快建新拆旧;农村父母住危房、子女住新房的,先向子女做工作,没有行动的采取司法介入、向单位发公函等措施;放弃危改的,必须有本人真实意愿的放弃承诺书、现有安全住房等佐证资料;房屋质量较差,经村民评议、乡村审核研判,家中确有特殊困难的低收入群体,依靠自身无力改造,纳入边缘户实施危房改造。
信访舆情“零上访”。驻村工作队主动当好邻里纠纷的调解员、各种矛盾的化解者、民情民意的引导人,通过自身的工作实绩和良好形象获得群众认可。继续推行开屋场会、“自立自强示范户”评选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深入推进“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高度关注、主动出击,做好个别重点信访群众工作;村里的信访控制在乡村两级,无越级上访、集体访、重复访现象。
义务教育“零辍学”。以村为单位,对3—23岁人口全面摸底,建好台账,并分春秋季定期排查,全面清晰地掌握人员去向、教育状况、资助情况等。对6—15周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深度厌学辍学的,驻村帮扶工作队与教育部门、乡村干部一道,加大“三帮一”劝返复学力度;对因贫等其他原因失学辍学的,实施“一人一策”、加大帮扶;通过反复上户对学生和家长做政策宣传和说服工作,深入开展心理辅导和思想沟通,努力做到真返校、防反复。
乡风文明“零陋习”。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明家庭、美丽庭院、好婆媳、好夫妻评选。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鼓励和引导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环境治理协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规劝制止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各种陈规陋习。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得以弘扬,干群关系、邻里关系融洽,全村无刑事治安案件发生。
政策落实“零遗漏”。近期,国家乡村振兴局会同国家有关部委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对脱贫攻坚期内有关具体政策作出了调整。对已调整的政策按照国家和省规定,严格落实到位。对还未明确调整的政策,继续按照原标准执行。市乡村振兴局列出到户政策清单,驻村帮扶工作队建好到户政策落实台账,确保政策落实“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应享受的政策全覆盖精准落地。
项目实施“零违规”。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并搞好确权登记。严格按照《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规定,调整完善项目库。将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纳入相关规划。严格落实项目公示公告等制度,坚决杜绝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截留挪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问题。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